在南京,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通过医院官方APP或微信小程序挂号、缴费、查询报告。但不少用户反映:明明是“看病”,却常常被一堆看不懂的费用明细搞得一头雾水——这背后,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医疗UI设计问题。
为什么患者越来越关注费用透明度?
近年来,公众对医疗服务的信任感逐步建立在“看得见、说得清”的基础上。尤其是在南京这样医疗资源密集的城市,患者不再满足于“交钱就走”,而是希望知道每一笔费用是怎么算出来的。比如,检查费和药品费怎么区分?医保报销比例是否清晰标注?这些看似细节的问题,直接影响用户的满意度甚至投诉率。我们调研发现,超过60%的用户表示,在使用医院线上平台时,“费用说明页面信息混乱”是最常遇到的痛点之一。

医疗UI设计中的三个关键概念,你真的懂吗?
很多人以为医疗UI设计就是把文字排得整齐一点,其实不然。真正有效的医疗UI要兼顾专业性和易用性,核心在于三点:
目前多数医院的费用页面仍停留在“堆砌式”展示阶段——一长串数字加文字,没有逻辑分组,也没有视觉引导,导致患者看完一脸懵。
常见问题:不是不会看,是设计没帮上忙
我们曾观察过几家南京主流三甲医院的APP费用模块,存在几个典型问题:
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用户体验,还可能引发误解甚至纠纷。一位就诊者曾告诉我们:“我花了近两千块做CT,最后才知道其中一千多都是自费项目,当时根本没看到提示。”
优化建议:让费用说明变得简单、直观、可信
针对上述问题,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改进:
第一,模块化整合费用分类
将费用按性质拆分成清晰板块,如“门诊费用”“住院费用”“药品费用”等,并支持一键展开/收起。这样既能减少视觉干扰,也能让用户快速定位自己关心的部分。
第二,引入可视化图表辅助解读
比如用饼图展示医保与自付的比例,或者用进度条表示当前费用占总预算的百分比。这类图形化表达比纯文字更容易被理解和记住,尤其适合中老年用户。
第三,设置智能弹窗提示关键收费项
当某项费用超出平均值或涉及特殊说明(如进口耗材、特需服务)时,自动弹出简短说明框,避免用户误判。这种轻量级干预既不打断流程,又能提升信任感。
这些改动不需要重构整个系统,只需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微调,就能显著改善用户感知。我们在一个试点项目中测试后发现,用户平均停留时间缩短了40%,而满意度评分提升了近30%。
结语
医疗UI设计不只是美观问题,更是责任问题。它关乎患者的知情权、理解力和信任感。南京作为全国医疗信息化推进较快的城市之一,更应走在前列,用设计的力量降低沟通成本,提升服务温度。如果你也在为医院或健康类产品的费用页面发愁,不妨试试从结构优化、视觉强化和交互提示这三个维度出发,一步步做出改变。
我们专注医疗领域UI/UX设计多年,熟悉本地就医习惯与政策细节,擅长用简洁的设计语言解决复杂的业务逻辑问题,助力医疗机构实现数字化升级。欢迎随时联系,一起打磨更好的用户体验。18140119082
— THE END —
联系电话:17723342546(微信同号)
更多案例请扫码